疫情爆发下,教育部公布《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互联网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纷纷推出免费课程资源,平台流量暴涨,竞争白热化,在线教育发展正式开启第二春。
从O2O到OMO 在线教育蓬勃发展 尽管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于2012年左右才真正开始。伴随互联网浪潮的发展,在线教育进入快速成长期,随后的5年则是在线教育野蛮生长的5年。 数据统计显示,2012-2016年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快速发展,从2012年的5957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1.12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18%。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约2.08亿,市场规模达到2518亿元。有机构此前预测,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有望超过3亿人,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 目前,在线教育市场覆盖了学前教育、K12教育、语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等多个领域,也衍生了平台模式、直播互动、O2O等多种商业模式。 平台模式类似于在线教育的“淘宝平台”,平台通过与教育机构等合作提供相关课程,典型如网易云课堂。其本质是将自己的流量或者用户转卖给视频或者直播的内容提供商,利用出售他们内容的分成来牟利。 直播、互动模式即是将线下的课堂搬到了线上,在线授课、答疑、及时沟通,能够尽可能还原线下学习的模式。 O2O模式是通过免费内容或者运营,让线上平台获取用户和流量,将用户吸引到线下开课,实现线下与线上的结合。O2O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双师课堂模式。 双师课堂主要适用于K12领域,采用“名师视频教学+线下辅导老师答疑”的模式,主讲教师主要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讲解课程内容,助教老师在课上负责与主讲老师配合开展教学及互动,维持课堂秩序,在课后负责答疑、批改作业、讲解习题等服务工作,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线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问题。 而在当下,OMO模式成为在线教育的新风口。OMO,即Online Merge Offline,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如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并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精准记录教学和学习数据,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双师课堂可以看作是OMO模式的雏形。但对于大多数的教育公司而言,对OMO模式的探索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行业市场也逐渐由一二线城市转移至三四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在线教育成为缓解下沉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有效解决方案。 近年来,下沉市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ob大数据统计,2019年以来在线教育下沉市场用户占比从2018年的52%左右提升至57%左右,2019年8月三线和四线及以下城市在线教育用户占比分别为22.9%和34.7%。
监管靴子落地 结束野蛮生长 在线教育行业野蛮生长的同时,学习类App涉黄、线上教师资质缺失、虚假宣传乱收费等负面事件爆发,引来了监管重锤。 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重点提出要强化对于在线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要求做好面向中小学生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实施培训教育活动机构的备案工作,并指出: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这意味着在线教育行业由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 1个月后,教育部再次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在线教育App,建立学习类App校园备案审查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在线教育,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线上培训机构向住所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备案,并将对线上培训机构进行排查,重点关注内容健康、时长适宜、师资合格、信息安全、经营规范等问题。 如在培训内容方面,《意见》主要强调课程设置要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在培训时长方面,要求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而在规范经营方面,则要求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提供格式合同,降低群众消费风险。 在加强监管、规范发展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开始释放红利,鼓励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2019年9月30日,首部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发展目标及手段、政策扶持体系、管理体系多个方面入手,全面鼓励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供给。一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在线教育机构,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在线教育机构充分挖掘新兴教育需求,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二是推动学校加大在线教育资源的研发和共享力度,加快线上线下教育融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三是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建设一批高质量在线课程,培育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四是鼓励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密切合作,推进在线教育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五是鼓励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结合社会需要和办学特色,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和在线教育人才培养力度,积蓄发展动力。
资本入局难解盈利痛点 疫情成行业“试金石” 近年来,以新东方、好未来等为代表的教育龙头公司纷纷发力在线教育。与此同时,BAT除了参与在线教育投资,自身也积极布局这一领域。 百度早在2009年即推出百度文库。2012年,百度文库整合资源成百度教育,后支持录播与直播课程。此后,百度又推出K12问答学习平台作业帮、视频直播平台度学堂、百度优课等产品,并投资了沪江网校、作业盒子、海豚思维、久趣英语等一大批在线教育企业。 2019年5月,腾讯宣布正式推出面向智慧教育领域的教育品牌腾讯教育。腾讯教育的业务版图涉及腾讯教育、腾讯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幼儿园、腾讯微校、腾讯新工科、腾讯课堂、企鹅辅导、腾讯英语君九大块,涵盖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和内容支持。而腾讯针对教育领域的投资还包括猿辅导、百词斩、VIPKID、新东方在线等一大批优质在线教育企业。 尽管在线教育热潮引来资本追逐,但资本同样是趋利避害的。2015年在线教育企业迎来资本寒冬,一大批企业随之倒下。此后投资热度有所回温,但总体投资回归理性,迈向成熟期。 统计显示,2019年,在线教育共有148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38.3%;融资总金额达115.6亿元,金额同比下降31.4%。从融资轮次来看,2018年A轮及以前的融资占整体融资的69%,A轮以后的中后期轮次占比31%;从2019年年初到2019年10月,中后期轮次占比35%。 事实上,尽管经过多年发展,在线教育企业依然摆脱不了烧钱的局面。由于获客成本高,盈利难成为行业痛点,缺乏稳定持久的盈利模式也成为制约在线教育企业发展的枷锁。如在线教育头部企业猿辅导,成立于2012年,先后完成7轮融资,估值超过30亿美元,年营收超10亿元,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此次疫情爆发让在线教育行业迎来第二春,引爆流量。教培机构中,拥有“线上+线下”双渠道的企业依托自身教育平台将线下课程转移至线上;纯线上教育机构则通过推出免费课程抢占市场。教育信息化技术商们也依托自身的优势对接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在线教育解决方案或技术支持。 如新东方免费开放旗下在线教育平台新东方在线所有春季班直播课程,第一批供应100万份;学而思网校推出全年级各学科免费直播课和自学课,为湖北全省和全国其他疫区中小学免费提供直播平台和技术支持;在线教育平台跟谁学则是免费为2万名武汉中小学生开放寒假正价直播课的学习,免费向全国培训机构提供在线直播工具微师;猿辅导面对全国中小学生开通免费直播课,据悉,开课首日同日在线上课人数超500万。 流量暴涨之下,自然意味着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在线教育的认知更进一步。然而,疫情点燃在线教育同时,也成为了在线教育企业的“试金石”。流量只是第一步,仅仅是暂时解决了在线教育企业们难获客的问题,能否留住用户才是关键。这依靠的则是在线教育企业们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最终还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作者:陈晓天,来源:《中国资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