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我们高管及合伙人交易对手与投资业绩战略合作伙伴资产管理投资基金投资银行资金投向产融结合公司治理雏菊资讯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者关系

吸引外资“活水” 保险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雏菊资讯  11月06日 )  

 


近两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监管层对于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相关政策频出,这其中,保险业可谓金融开放的排头兵,其开放力度和速度均较为超前。而在政策的推动下,境外险企摩拳擦掌欲进入中国市场。

10月15日,保险业开放再获政策利好,当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下称《外资保险条例》)的决定,落实已宣布的相关开放举措,为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此次《外资保险条例》采取“取消”和“允许”双侧重的原则,进一步放宽了外资保险公司的准入条件,对于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机构取消“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等条件;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外资保险公司。

 

保险业奏响开放号角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本刊表示,进入2018年以来,行业内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一向低调的外资险企开始发力,攻占国内市场。监管披露的数据也可以作证上述观点。根据原保监会数据,2016年,外资保险市场开始浮现扩容的苗头,仅以寿险为例,2016-2018年,外资险企原保险保费收入额分别达到1388.2亿元、1933.66亿元、2126.54亿元。另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外资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额达1722.12亿元,同比增长44.79%,这一数字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新高。

外资险企行业跨越式发展的背后,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释放不无关系。细究下来,自2017年下半年至今,先后有8项涉及保险行业开放的重要监管文件出台。201711月,国新办吹风会上,当时的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向外界抛出保险对外开放利好:3年后将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外资公司投资比例放宽至51%5年后不设限制;取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比例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

2018年4月以来,银保监会先后推出34项开放措施,其中保险方面涉及外资持股比例、准入条件、保险中介、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政策力度与落地速度均远超预期。20184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一系列进一步开放中国保险市场的具体措施并附上了时间进度表:除前文所述的外资人身险持股比例调整之外,政策还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

2019年7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布了被市场称为“国11条”的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条举措,其中,有4条涉及保险业,新增的政策包括,人身险外资持股比例由51%提高至100%的过渡期由2021年提前至2020年;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而本次《外资保险条例》的修改,是对于前述系列开放举措的持续推进与落实。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外资保险条例》修订旨在鼓励更多有经营特色和专长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具体而言,其进一步明确的开放细节有,其一,外资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按照原有规定,外国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保险类机构,发起方需为外国保险集团旗下的同类型子公司。但事实上相比子公司,外资保险集团公司更容易满足在华设立保险公司的相关要求。

其二,政策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在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看来,《外资保险条例》中取消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应当“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条件将利于改善中国保险服务供给。按照原有的条例规定,此前外国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保险类机构,须符合“532”规定,即:提出申请前一年年末总资产应不少于50亿美元,需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设立代表机构需连续两年以上。但事实上,全球保险市场发展飞快,一些有竞争力的,特别是经营新型风险和采用新兴技术的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普遍不满30年。

 

外资机构一度裹足不前

回顾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史可以发现,保险领域一直都是中国金融业开放时间最高、力度最大、步伐最快的行业。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率先叩开中国的大门,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紧随其后的外资险企有日本东京海上、加拿大宏利等。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曾经对外承诺保险业过渡期只有3年,比其他金融机构提前两年全面对外开放。自此之后,外资保险公司增长数量惊人,当时全国仅有保险机构156家,这其中外资机构就占据了50家席位,包括德国安联集团、法国安盛集团、英国保诚集团、荷兰国际集团、美国大都会人寿、日本生命人寿等国际知名保险机构均来到中国“开疆拓土”。

但是,踌躇满志的外资险企在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外资机构的产寿险业务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外资财险的市场占有率始终踟蹰不前,至于车险业务更是鲜少涉及。根据原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来华20余年,外资财险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难以冲破2%,其中仅在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值的2.22%,而其余几年的时间里,外资财险的市场份额多数在1.50%以下徘徊。不过,外资寿险却在20041211日过渡期结束之后,市场份额稳步上涨,并在2005年达到了8.90%的历史最高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即便不乏高光时刻的外资寿险,也呈现出了“高开低走”的发展态势。其中一大拐点是在2009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机构蒙受损失,急需补充资本金,叠加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趋严,外资险企开始全线退出亚洲市场,在中国市场,外资甚至清仓式减持中资金融机构股权,至2011年底,外资寿险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巅峰时刻的8.90%滑坡到了约4%的历史最低值。

面对外资在华出现的若干“水土不服”,分析人士认为,原因是多重的。部分原因是监管政策方面,一直未将股权限制等完全放开。但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内因才是压垮外资险企的主要稻草。他表示,在外资机构与中资险企的竞争中,对国内市场的理解不够深刻,在产品的开发、电商市场的发掘上并未有本土企业敏锐,因此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渗尽管如此,伴随着中国持续推进保险业对外开放,外资主体正以不同的途径扎根中国市场。2018年以来,首家合资保险资管机构、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相继问世。具体而言,20185月,银保监会正式批准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安盛中国持有工银安盛人寿27.5%股权;201811月,银保监会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全资子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20193月,恒安标准人寿保险公司获批筹建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标准人寿安本集团持有50%股权。

 

对本土险企冲击几何?

毫无疑问,处于上升势头的国内市场对于外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保险业内人士对本刊表示,预计2020年以后,会有更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场。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介绍,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一共设立59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和131家代表处。另有数据显示,外资机构现在国内的分支机构已达近2000家,未来这一数字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近两年随着对于中国市场的愈发深入了解,外资险企的经营管控、负债端保费的逐步改善,不少公司开始扭亏为盈。以寿险公司为例,2016-2018年,外资寿险公司的亏损企业数量呈回落态势,分别是12家、10家、8家,净利润出现显著增长,分别实现净利润24.6亿元、78.34亿元和128.98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外资入市程度加深,国内保险企业的市场份额势必会挤压,并且使得保险业高端人才流失。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表示,行业可能会进入一段临时的阵痛期,导致业务下滑,影响中资伙伴的退出成本等。

那么,这是否将意味着国内的机构将无所适从?对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国内险企的冲击并不会过于严重,毕竟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尚不足10%。另外,外资险企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坚守母公司的先进理念、文化、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做好本土化,充分认识中国市场的运行规则便是一大考验。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看来,保险业的扩大开放将促使国内保险业转变经营理念。他表示,大多数外资公司由于产权的有效约束、股东的审慎经营理念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统一业务标准等,能够恪守保险经营的一般规律,较好地发挥了保险的长期保障与风险管理功能,很大程度上为中资保险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并且,中国的保险市场仍在继续扩容,保险深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后续市场的潜力将是巨大的。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寿险和非寿险的保险密度仅为159225美元,远不及美国的2542美元和1674美元水平。另有数据显示,2017年开始,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寿险市场,目前全球新增保费中80%是由中国市场贡献。瑞再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预计中国在2030年代中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另从保险资管领域来说,国内保险资产配置基本实现了风险与安全的均衡。其中银行存款占比15.2%,债券占比34.5%,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2.6%,其他投资占比37.8%。总体上,保险资金投资仍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固收配置总体比例约70%。但值得一提的是,有统计显示,外资保险资金配置的中长期资产也集中在固收领域,占比约在75%。因此,部分市场人士称,随着外资入市程度加深,或将引导无风险利率的进一步下行。不过,由于外资的持仓总比重仍较低,因此在固定收益投资能力上看,国内保险机构仍将处于领先地位。

(作者:刘玫,来源:《中国资管评论》)

 
   雏菊团队  | 雏菊欣赏  | 工作机会  | 采购招标  | 友情链接  | 风险提示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雏菊机构(2006-2024)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675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113号